上扬软件联合昆仑数据在第27届集成电路制造年会暨供应链创新发展大会发表重磅演讲:
共话MES/CIM工业软件智能化发展的哲学思考
9月11日,第27届集成电路制造年会暨供应链创新发展大会(CICD 2025)在深圳召开,上扬软件董事长兼CEO吕凌志博士,联合昆仑数据创始人兼CEO陆薇博士,共同发表了题为《MES/CIM工业软件智能化发展的哲学思考》的主题演讲,引发业界广泛关注与深度共鸣。
此次演讲不仅是一次技术的分享,更是一场融合哲学思辨与产业实践的思想盛宴。两位博士从工业软件的本质出发,探讨了在AI时代背景下,MES(制造执行系统)/CIM(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)如何完成从自动化向智能化的跃迁,提出了“AI不是工具,而是硅基工作者”的前沿观点,揭示了大模型技术对半导体制造管理逻辑的根本性重塑。
大道至简:从“工具革命”到“物种革命”
演讲中,吕凌志博士依托世界晶圆厂MES发展历史回顾了上扬软件20余年在半导体MES/CIM领域的深耕历程,从最早承担5寸线MES项目,到如今推出支持12寸全自动产线的myCIM 4.0, 实现了国产高端MES系统的突破。吕博士在演讲中强调,工业软件不仅是工具,更是“工业场景的迭代”,其发展遵循“大道至简”的系统哲学,需要同步兼顾整体与局部的优化。同时,吕博士提出,工业软件没有弯道超车,更不存在投机取巧,需要走进客户,倾听客户,扎实服务客户,结合AI时代背景继续筑砌小院高墙。
陆薇博士则从AI的底层技术逻辑出发,强调大模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,模拟的是生物体的学习机制,而非传统物理系统的线性逻辑。她表示:“我们正在引入的是一种新的‘同事’,而不是新的‘工具’。这将彻底改变我们对生产管理的认知方式。”
范式转变:从“人操作工具”到“人训练AI助手”
演讲中,两位博士共同构建了一个面向未来的半导体制造管理新范式:人类工程师将经验、知识和业务场景“灌注”给AI助手,由AI完成原本需要人类执行的任务,如排产、调度、异常处理、质量预测等,实现从“事后分析”到“事中控制”再到“事前预测”的智能化跃进,而人类则转向更高阶的监督、反馈与优化角色。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与良率,还将有效解决半导体制造中“专家知识流失”、“异常响应滞后”、“跨部门协同低效”等长期痛点。
两位博士提出,自动化向智能化的升级并非渐进式迭代,AI时代的到来,意味着“软件定义硬件,数据定义未来”。而上扬软件与昆仑数据的合作,正是为了推动这一变革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落地实践。
同行向智远:赋能半导体制造拥抱AI新时代
从5寸线到12寸线,从手工线到全自动,上扬软件始终坚持与客户共创,走出了一条“人间正道是沧桑”的国产化之路。而昆仑数据也将通过AI与大数据技术,帮助半导体企业实现“知识模型化、决策智能化、运营可持续”,让数据真正成为生产力。
半导体制造的智能化转型,不是某一家企业可以单独完成的任务,需要设备厂、软件商、晶圆厂、AI公司等多方协同,共建半导体智能制造新生态。
上扬软件与昆仑数据也会携手持续推进“MES/CIM + AI”的深度融合,助力中国半导体产业在AI时代实现高质量、自主可控的跨越式发展。
关于上扬软件
上扬软件成立于1999年,在半导体、光伏和LED行业深耕细作,为众多行业龙头企业提供软件解决方案。软件解决方案包括制造执行系统(MES)、统计过程控制系统(SPC)、设备自动化方案(EAP)、配方管理系统(RMS)、数据分析系统(EDA)、故障检测分类(FDC)以及制造数据平台(MDM)等多方面的产品、服务与技术咨询。
关于昆仑数据
昆仑数据是国内工业AI大数据领域的领军企业,以业务价值为导向,解决底层复杂的数据治理、知识沉淀、深度分析和AI应用集成等技术难题,以低门槛的交互方式,赋能工业现场工程师探查数据、分析建模、构建AI岗位助手,加速复杂工业现场的科学决策,为企业保障更高的设备健康、运行效率、工艺水平、产品质量和运营产出。